• 收藏本站
  • English
  • 首页
    1. 卓越华科人
  • 部门概况
    1. 部门介绍
    2. 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
  • 信息公开
    1. 年度报告
  • 规章制度
    1. 部门制度
    2. 资料下载
  • 校友期刊
    1. 华中大人
    2. 校友之窗
    3. 电子工作简报
  • 我要捐赠
    1. 捐赠指南
  • 支部建设
    1. 支部活动
    2. 学习园地
  • 联系我们
  • 首页
    • 返回
    • 卓越华科人
  • 部门概况
    • 返回
    • 部门介绍
    • 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
  • 信息公开
    • 返回
    • 年度报告
  • 规章制度
    • 返回
    • 部门制度
    • 资料下载
  • 校友期刊
    • 返回
    • 华中大人
    • 校友之窗
    • 电子工作简报
  • 我要捐赠
    • 返回
    • 捐赠指南
  • 支部建设
    • 返回
    • 支部活动
    • 学习园地
  • 联系我们

支部建设

  • 支部活动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支部建设  -  学习园地  -  正文

“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系列之一:必由之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    时间:2023-04-24     浏览:

新华网记者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报道“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与您共同学习。今天播发系列之一。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现场,一位来自徐工集团的代表告诉总书记,2017年他考察徐工时乘坐的220吨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

  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靠国际市场不行,单靠“一招鲜吃遍天”也不行,必须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总书记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称为“必由之路”的深意所在。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真正托起高质量发展的水准,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扎实成效,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连续提到“科技自立自强”,强调要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下好“先手棋”。

  “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此次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部署:

  ——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力部署下,这条“必由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

下一篇:一图速览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这样开展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 华中科技大学档案服务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校友办、基金处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

   梧桐语问学中心校友之家

邮箱:hustxyb@hust.edu.cn

电话:027-87542502(综合)

   027-87559673(基金事务)

   027-87544403(校友事务)

教育发展基金会二维码

校友总会官微二维码